【Mazda Rotary Rockets 轉子引擎跑車系列 Vol.3 – RX-7 FD3S】

MAZDA的旗艦轉子引擎跑車系列RX-7經歷第一代SAVANNA RX-7 SA22C (1978 – 1985)及第二代SAVANNA RX-7 FC3S (1985 – 1991) 於日本、美國以至世界市場取得重大商業成功之後,第三代RX-7已如箭在弦蓄勢待發,在詳細介紹第三代RX-7之前,我想先講一講一下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系跑車市場。

80年代末日本本土經濟及消費已達至空前的鼎盛,而屬侈奢品的日系跑車市場競爭已達白熱化階段,各大車廠皆施展出渾身解數推出性能強悍、科技先進及外型亮麗的旗艦跑車,成就90年代的日系跑車的黃金時期,亦催生出至今仍令車迷津津樂道的日本國寶級跑車系列。讓先我們回顧一下進入90年代的一刻日本各大車廠的旗艦跑車。

Toyota Supra A70 (1986- 1993),生產期間有多個馬力輸出版本,而最強悍的版本就是1990年推出配置2.5公升1JZ-GTE雙渦輪增壓引擎,馬力輸出 280PS的JZA70。
Nissan Skyline GT-R32 於1989年面世,2.6公升RB26DETT 雙渦輪增壓引擎,輸出馬力280PS。
HONDA NSX NA1於1990年橫空而出震撼車壇,配置中置三公升C30A V6 DOHC VTEC引擎,馬力輸出達280PS。
MITSUBISHI GTO 於1990年面世,前期型配置三公升6G72 自然吸氣引擎輸出225PS,於1993年中期型增添三公升雙渦輪增壓引擎輸出提升至280PS。GTO最亮眼的莫過於是其主動式擾流系統 ACTIVE AERO SYSTEM,以當時日系跑車來說是非常先進。
MAZDA SAVANNA RX-7 FC3S 於1985年推出,最強馬力版本為∞ Infini版輸出215PS。進入90年代FC3S已進入產品週期尾段。日本各大車廠已經推出款色更新馬大更強大的跑車,而MAZDA的第三代RX-7已經如箭在弦。

早於1986年初即FC3S推出的次年,小早川隆治先生被委任為RX-7項目總監,肩負起RX-7 FC3S項目發展及第三代RX-7的開發工作。小早川隆治早於1963年已加入MAZDA成為工程師並加入了山本健一先生領導的 “轉子引擎47士” 開發團隊負責技術攻堅任務,往後亦曾遠赴美國加州MAZDA總部出任技術監督,及後亦於日本出任公司公關工作,小早川先生可說是一位相當了解美州汽車市場的轉子引擎產品專家。有鑑於SA22C 及FC3S皆在美國市場取得非常好的成績,小早川先生出任第三代RX-7的項目總監可謂最合適的人選。

小早川 隆治先生

第二代SAVANNA RX-7 FC3S 的成功在於其亮麗的外型、轉子引擎獨有的順滑運作特性與及其輕量化及低重心設計而成就上佳的駕駛操控感,第三代RX-7必需承襲上一代RX-7的所有優點,而且車身設計需要更加時尚優雅令新車更合乎一台現代高性能旗艦跑車的要求,馬力輸出亦需要更加強悍才可以與市場上的列強比肩。

小早川先生以四個漢字「志凜艷昂」作為第三代RX-7研發工作的主旨精神,決心開發出一台令世界驚艷,操控及性能無出其右的新世代經典跑車。

志: 透過研發完美的跑車作品,令車主感受到開發者對跑車的熱枕及精神
凜: 為達致完美而不懈奮鬥,絕不妥協
艷: 跑車作品必會驚艷一時,令世界挖目相看
昂: 作品無論是外觀上、觸感上或駕駛感都定能激盪人心

MAZDA委任佐藤洋一先生為第三代RX-7的外觀總設計師,設計工作則由四支設計團隊負責,分別為MAZDA總部廣島(MC)團隊、MAZDA橫濱(MRY) 團隊、MAZDA美國加州爾灣IRVINE總部 (MRA)團隊與及MAZDA德國法蘭克福FRANKFURT (MRE)團隊。

第三代RX-7的總設計師佐藤洋一先生,他日後亦為MAZDA主筆設計第二代MAZDA 6
第三代 RX-7的設計草圖
已相當接近量產型的原型概念車

而設計底盤、懸掛及跑車操控性能的團隊則由貴島孝雄先生領導。貴島孝雄先生在參與FD3S之前開發工作之前並曾領導MAZDA MX-5 NA的開發項目,往後更繼續主理MX-5 NB 及NC的研發工作,是MAZDA的跑車底盤大師級人物。

貴島孝雄先生是FD3S的底盤設計師,同時亦是第一、第二、及第三代MX-5的開發總監,MAZDA的RX及MX跑車系列操控性能超群,貴島孝雄先生居功至偉!

於1991年10月16日東京車展開幕的9天前,的第三代RX-7 FD3S終於正式發表,但要直至同年12月才正式發售。新一代RX-7再沒有採用SAVANNA這個自1971年一直於轉子引擎跑車沿用的英文名字,並納入MAZDA旗下高級車系ɛ̃fini 品牌推出。1991年發表的第三代RX-7 FD3S是一台2+2四座位跑車, 配置全新的1.3公升13B-REW 雙轉子雙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輸出255PS/6500rpm,峰值扭力為30kg.m/5000rpm,傳動系統方面採用五前速手排及四前速自動波箱。懸掛系統方面前後皆採用雙搖臂連防傾桿。車身淨重1240公升,前後重量達至50:50之最佳分佈,0-100km加速時間為5.2秒。

MAZDA旗下高級車品牌 Efini 的徽章

13B-REW 引擎的序列式雙渦輪增壓系統是MAZDA與日立HITACHI公司共同開發,以當時的科技來說是一套非常複雜先進的系統。序列式增壓系統於引擎轉速達1800rpm 是啟動第一枚增壓器,釋出0.7bar增壓壓力,到引擎轉速達4000rpm時再啟動第二枚增壓器提供0.7bar增壓壓力。這套序列式雙渦輪增壓系統為引擎提供非常順滑平均的增壓力量,並沒有突兀的增壓遲滯(TURBO LAG),配合轉子引擎本身的高運轉穩定度相得益彰,成就13B-REW如絲順滑的動力輸出及廣闊的扭力帶直至轉速紅區。

RX-7 FD3S 的13B-REW雙轉子雙渦輪增壓引擎
序列式增壓系統於引擎轉速達1800rpm 是啟動第一枚增壓器,釋出0.7bar增壓壓力,到引擎轉速達4000rpm時再啟動第二枚增壓器提供0.7bar增壓壓力。
MAZDA與HITACHI共同開發的序列式雙渦輪增壓系統以當時的科技來說是一套非常先進複雜的系統。以上是這系統的真空喉圖。

RX-7 FD3S 於1991年至2002的十一年生產時間共有6個進化型號:

1型 (1991年12月 – 1993年7月) – 馬力255PS。分為基本版TYPE-S,配置尾翼的、強化懸掛系統和輪胎及雙油冷器的運動版TYPE-R及配置真皮座椅、恆溫冷氣、天窗及BOSE音響系統的豪華版TYPE X。1992年加入了300台限量兩座超輕量版TYPE RZ,採用更高性能的SHOWA避震及輕量化RECARO賽車座椅並省除了冷氣及音響系統,比TYPE-R版輕了30公斤。

豪華版 TYPE X 、運動版 TYPE R 及 基本版 TYPE S
超輕量版TYPE RZ
TYPE RZ 的 RECARO 賽車座椅

2型(1993年8月 – 1995年2月) – 增強車身剛性,加粗了吸震筒提升避震性能。基本版TYPE S改名為TOURING S,豪華版改名為TOURING X。運動版TYPE R改為兩座位的TYPE R II。另追加了150台限量超輕量版TYPE RZ。MAZDA為慶祝於澳州BATHURST 12小時大賽的1992 – 1994年3連勝而推出了限量版TYPE-R BATHRUST (基本上只是一台輕量化的TYPE-R,並配置一套可調較的避震系統及更加精美的碳纖維錶台面版、波棍頭及手掣桿。)

TYPE-R BATHURST 基本上是一台輕量化的TYPE-R,並配置一套可調較的避震系統及更加精美的碳纖維錶台面版、波棍頭及手掣桿。

3型(1995年3月-12月) – 再一次修改了整個版本階級篇制, TYPE R BATHURST變成了常駐版本,加入了更強的制動系統、可調整的尾翼及MOMO軚環。TYPE R II改名為TYPE RS,而TOURING S 及TOURING X 則合併了。於7月份再推出限量版777台TYPE R BATHURST X,基本上是TYPE R BATHURST版加入真皮座椅及碳灰色輪圈。

TYPE R BATHURST X

4型(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 – FD3S前期型的最後版本。 MT版本馬力輸出增強至265PS,而AT版本則停留於255PS。行車電腦由8bit運算改為16bit運算。自1997年1月起再沒有使用Efini品牌,改為採用MAZDA。1997年推出轉子引擎30週年紀念版RS-R,有黑色及特別版黃色及碳灰色輪圈。

TYPE RS-R

5型(1999年1月至2000年8月) – 步入FD3S的後期型。外型上最明顯就是彈燈下的行車燈改為採用放射式明燈,新的可調整式尾翼,並採用全新的NARDI真皮駄環。5型分了三個版本,TYPE RB馬力輸出265PS,TYPE R馬力提升280PS,車重為1310KG。最高階的輕量化版TYPE RS (1280KG) 馬力280PS並配置17寸輪圈及BILSTEIN避震及更高性能的輪胎。所有AT版本則仍保留255PS 馬力輸出。車身剛性及懸掛系統皆作進一步優化。2000年更追加175台新版兩座位輕量化TYPE RZ (1270KG),配置碳灰色BBS輪圈、紅色RECARO桶椅等。5型版本基本上已經是相當成熟的RX-7 FD3S。

5型 TYPE RS
5型 TYPE RS

5型 TYPE RZ
5TYPE RZ
TYPE RZ
TYPE RZ
TYPE RZ

6型 (2000年9月至2002年8月) – 引擎方面跟5型一樣,只有電控設備上的升級。ABS電控由8bit改為16bit運算,加入了EBD 電控制動力分佈系統(Electronic Controlled 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 System)。

MAZDA 於2002年RX-7 FD3S 的生產年期的最後一年推出終極版本SPIRIT R,限量生產1504台,分為TYPE-A、TYPE-B及TYPE-C。並加入全新SPIRIT-R 系列獨有鈦灰特別車身顏色。

SPIRIT R TYPE-A佔1044台,是以6型280PS 超輕量版兩座TYPE RZ版本為基礎,只有五前速手排版本,配置紅色輕量化RECARO 賽車桶椅,全新碳灰色輕量化的BBS 輪圈,BILSTEIN避震及SPIRIT-R徽章。SPIRIT-R TYPE A 被收藏家視為最具收藏價值的RX-7 FD3S。

RX-7 FD3S SPIRIT R TYPE-A、全新的鈦金屬灰特別車身顏色及BBS輪圈
紅色的超輕量化RECARO賽車桶椅,跟 6型 TYPE RZ一樣
SPIRIT R 的駄環、波棍及手掣均採用精美的紅線,引擎轉數錶有SPIRIT R 徵章
SPIRIT R TYPE A 配有碳灰色的BBS 輪圈

SPIRIT R TYPE-B則是以TYPE RS為基礎的4座280PS版本,亦只有五前速手排版本,內籠則以紅色為主調,收藏價值略遜於TYPE A,產量為420台。而TYPE C則是四前速自動波版本,馬力只有255PS,其他配置跟TYPE-B一樣,產量為40台。大家玩RX-7 SPIRIT R 還是買棍波吧!

SPIRIT R TYPE B 及TYPE C 的內籠以紅色為主調
SPIRIT R TYPE B 及 TYPE C 的銀色BBS輪圈,跟TYPE A 的碳灰色有所分別
每一台SPIRIT R 都有貴島孝雄先生簽名的金屬章,標名生產台次

RX-7 的量產型號已有多不勝數的版本,而MAZDA廠牌旗下的改裝品牌MAZDASPEED亦為FD3S度身訂造了多個版本:

MAZDASPEED RX-7 A-SPEC
MAZDASPEED RX-7 B-SPEC
MAZDASPEED RX-7 R-SPEC
MAZDASPEED RX-7 GT Concept

第三代RX-7 FD3S 自1991面世至2002年停產的11年間,共生產了68,834台。心水清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個數字真的很少,遠遠不及第一代SA22C/FB3S的 474,565台次及第二代FC3S的272,027台次。究竟為何大家到今時今日公認為性能最好、外型最亮麗的RX-7 FD3S,產量及銷量會遠不如第一代及第二代?

其實今天我們趨之若鶩視為日系跑車極品的90年代日系跑車五大天王,除了NISSAN SKYLINE GT-R系列以外,其餘的MAZDA RX-7 FD3S、TOYOTA SUPRA A80、HONDA NSX及MITSUBISHI GTO皆有左右駄版本行銷日本本土及出口至世界市場,而她們不約而同都面對銷量不振的問題,小編認為可歸納於以下幾個因素:

1.日本本土的經濟由盛轉衰 : 90年代的日系跑車皆開發自80年代。80年代是日本國的經濟在世界舞台領盡風騷達至空前繁盛的年頭,80年代生產的日系跑車亦在日本本土以至世界市場中暢銷,日本各大車廠慾乘著這股氣勢將下一代產品的檔次更上一層樓。大家當時都想不到日本本土的經濟泡沫到了90年代初已到達爆破的時刻,國內對屬高消費侈奢品的純種單門跑車的需求頓然衰減。1990年FC3S於日本本土銷量超過20000台,1992 FD3S的本土銷量只有13,996台,到1993年只剩6082台,需求的急轉直下可想而知。

2. 售價及市場定位問題 : 90年代的日系五大天皇跑車的售價及定位非常高,直逼PORSCHE、MERCEDES BENZ及BMW等的歐洲跑車產品,已經脫離了普羅大眾市場成為高級的消費品。歐美國家一直都是日系跑車的重要出口市場,但定價高昂的新一代RX-7 似乎不太被這些市場接受。於1993 年至1995年間,FD3S於美國只錄得3876台的銷量,而英國於同年間亦只賣出210台,銷情可謂非常不理想。在1995年之後RX-7 FD3S 就再沒有出口到英美市場了。

3. WRC車系之興起: WORLD RALLY CHAMPIONSHIP (WRC) 世界越野錦標賽於當時八/九十年代非常受歡迎,像MITSUBISHI 及SUBARU等有參與賽事的車廠亦相繼推出WRC的街道版跑車。像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系列和SUBARU IMPREZA WRX STI系列,這些都是由四門房車改裝而成的四驅跑車,同樣擁有上佳的操控及強大的馬力輸出,但售價則比RX-7 FD3S等的一眾旗艦跑車低許多,或多或少會分薄了銷量。

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I (1992 – 1994)
SUBARU IMPREZA WRX GB8A (1992 – 1993)

MAZDA RX-7 FD3S 無疑是一台極出色的跑車,甚至可稱為MAZDA多年來登峰造極之作,但於量產的11年間只流於是一台叫好不叫座的產品,並未能延續首兩代RX-7暢銷全球的佳績,於2002年8月隨著最後一台RX-7 FD3S SPIRIT-R生產完成駛出MAZDA的廣島廠房,MAZDA RX-7 跑車系列正式走進歷史。

RX-7 FD3S 商業上或許不如預期未能成為MAZDA廠方一個帶來可觀的利潤,但時間証明了她作為一台極優秀的轉子引擎跑車的價值。如今FD3S已經成為日系跑車的超級經典,二手成交價格按年節節上升。一台品質良好的2002年RX-7 SPIRIT R TYPE-A價格已接近六百萬日圓,而且成交價格升勢似是愈演愈烈,大家如果有意收藏一台RX-7 FD3S,建議還是早點入手吧。

【 影視動漫作品中的MAZDA RX-7 FD3S 】

<<頭文字D>>高橋啟介的FD3S

高橋啟介是日本漫畫家重野秀一的作品<<頭文字D>>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下坡賽高手,與哥哥高橋涼介合組RedSuns車隊打遍赤城山無敵手。他的FD3S是黃色的,他的頭髮是黃色的連他的衣著也多數是黃色的,一副標準暴走族的外型。啟介於秋名山下坡賽中兩度敗給駕駛AE86的藤原拓海。後來高橋兄弟與藤原拓海合組PROJECT D車隊出征全國的下坡山道賽,經過多番鍛鍊成為故事中其中一位最強的車手,高橋啟介於故事最後正式成為職業賽車手。

高橋啟介的黃色FD3S
赤城山的高橋啟介(左)、高橋涼介(右)

THE FAST & FURIOUS 電影系列中的 RX-7 FD3S

THE FAST & FURIOUS 是美國一個以飛車為主題的電影系列,於2001年至2017年間拍了共8集,RX-7 FD3S 在2001年的首集及2006年的TOKYO DRIFT中皆有亮相。

2001年THE FAST & FURIOUS第一集由主角 DOM駕駛的 FD3S

2006年THE FAST AND FURIOUS TOKYO DRIFT中的 RX-7 安裝了 VEILSIDE BODY KIT

香港電影 <<霹靂火>> (1995)

1995年由陳嘉上導演,成龍主演以賽車為主題的香港電影 <<霹靂火>> 亦可以見到RX-7的身影。那一台黃色FD3S為成龍的私伙車,由當年香港萬事得代理所贈。

成龍在 <<霹靂火>> 電影中駕駛MITSUBISHI GTO
成龍的私伙 RX-7 亦有在電影中亮相
成龍的私伙 RX-7 亦有在電影中亮相

MAZDA RX-7 FD3S (1991 – 2002)

【走訪日本最大豐田汽車品牌體驗中心 – 東京台場 MEGAWEB TOYOTA CITY SHOWCASE】

豐田TOYOTA貴為日本第一大汽車生產商,其產品質素及品牌價值一直備受世界市場充分肯定,其汽車產品範疇之廣泛更是車壇中首屈一指。想一次過檢閱TOYOTA的汽車產品系列及其品牌價值? 小編推薦大家到訪位於東京台場的MEGAWEB TOYOTA CITY SHOWCASE!

MEGA WEB TOYOTA CITY SHOWCASE位於東京台場,交通非常方便。大家亦可以乘坐JR山手線到新橋站轉乘單軌列車到青海駅下車,目的地就在車站對面。當然,如果大家有租車我們是非常建議駕車前往MEGA WEB,設施內有大量時租停車位,車內GPS可輸入電話號碼 03-3599-0808 。

MEGA WEB 於1999年3月開幕,設施為豐田汽車公司全資擁有及管理。MEGA WEB並不是一般的汽車展廳,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集汽車、購物、飲食及玩樂的主題公園。無論你是否車迷,相信你都可以愉快地在MEGA WEB消磨半天。而且入場是免費的!

MEGA WEB 有一個大型的摩天輪,東京灣的美麗景致一覽無遺
這是一條介紹 MEGA WEB 的英文介紹片

MEGA WEB 內的TOYOTA CITY SHOWCASE分兩層,上層主題展示TOYOTA的新科技及新能源車及概念車。

TOYOTA FCV PLUS FUEL CELL 燃料電池概念車
TOYOTA MIRAI,豐田的 FUEL CELL 燃燒電池量產汽車
MIRAI的 FUEL CELL燃料電池底盤
駕駛模擬系統展示TOYOTA最新的主動安全駕駛系統
TOYOTA WINGLET ,可以試玩的 !
MEGA WEB 館內有一條遊覽車道,可乘座電動車遊走展館內外
MEGA WEB 館內有一條遊覽車道,可乘座電動車遊走展館內外
TOYOTA EV 單座車
有帶車牌就可以登記試駕豐田汽車
有帶車牌就可以登記試駕豐田汽車
有帶車牌就可以登記試駕豐田汽車

下層則是TOYOTA現役全線車系及近年威風八面的GR GAZOO RACING 賽車及高性能車系!

GAZOO RACING LEXUS LFA
GAZOO RACING LEXUS LFA
GAZOO RACING LEXUS LFA
GAZOO RACING LEXUS LFA
RALLY版 GAZOO RACING TOYOTA YARIS
RALLY版 GAZOO RACING TOYOTA YARIS
GAZOO RACING TOYOTA 86
GAZOO RACING TRD FORMULA
TOYOTA VITZ GR
TOYOTA VITZ GR
TOYOTA 86 GR
TOYOTA MARK X GR
GR TOYOTA LAND CRUISER

GR TOYOTA LAND CRUISER
TOYOTA NOAH GR
GAZOO RACING 及 TRD 的改裝部件
可以最多八人一齊玩GRAND TOURISMO
當然唔少得全線量產車系
當然唔少得全線量產車系
全新 TOYOTA COROLLA SPORTS
TOYOTA COROLLA SPORTS 內籠非常有型
TOYOTA CAMRY型左好多
TOYOTA CROWN TRD
TOYOTA CENTURY
TOYOTA CENTURY
TOYOTA AA是豐田第一台生產的汽車

在MEGA WEB 內還有一個HISTORY GARAGE 展示大量日本及歐美古董經典車,舊車車迷不容錯過! 小編於下一次會專題介紹!

MEGA WEB HISTORY GARAGE

MEGA WEB TOYOTA CITY SHOWCASE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日 11:00 to 18:00

入場費用 : 免費

地址: 〒135-0064 東京都江東区青海一丁目3番12号

電話: +81 3-3599-0808

【專訪日本轉子引擎改裝專家KNIGHT SPORTS】

小編於早前的東京之旅其中一個重頭戲,就是拜訪日本殿堂級轉子引擎改裝專家KNIGHT SPORTS! KNIGHT SPORTS 與小編任職的宏益集團早於四十多年前的1970年代已經結緣,作為MAZDA汽車香港及澳門區總代理的宏益集團更曾多次與KNIGHT SPORTS攜手合作出戰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取得斐然成績。小編作為標準的轉子引擎跑車狂熱份子,今次非常榮幸能夠親臨KNIGHT SPORTS 位於東京大田區的總部,並有幸獲得訪問KNIGHT SPORTS 社長中村英史先生的機會,真是不枉此行!

KNIGHT SPORTS 社長中村英史先生
KNIGHT SPORTS 社長中村英史先生

以下是專訪KNIGHT SPORTS
社長中村英史先生的內容節錄:

小編: 社長你好,非常感謝社長你接受我們的採訪,作為轉子引擎汽車的狂熱分子,能夠有機會跟你見面詳談,我們感到非常榮幸!

中村社長: 不用客氣。歡迎蒞臨KNIGHT SPORTS!

小編: 請問KNIGHT SPORTS 是於何時成立的?

中村社長: KNIGHTS SPORTS 於1971年由釜塚誠先生創辦的。釜塚誠先生是一位出色的賽車手,同時亦是一位轉子引擎的改裝專家,KNIGHT SPORTS 成立的目標就是為剛剛興起的MAZDA轉子引擎賽道車及街道車提供改裝產品及技術支援,並帶領賽車團隊出戰賽事,基本上多年來我們的經營理念一直貫徹不變。

小編: 哪中村社長你是如何認識釜塚誠先生並加入了KNIGHT SPORTS?

中村社長: 我們相識的故事很有趣。當年我還是個剛唸完書小伙子,非常熱愛駕駛電單車。釜塚誠先生當時有代理一個我喜愛的電單車頭盔品牌,我是跟釜塚誠先生購買電單車頭盔認識的。後來於KNIGHT SPORTS成立的第一個月左右加入,成為了當時KNIGHT SPORTS的第一批員工,往後更當上了首席工程師,與釜塚誠先生一直合作無間。後來釜塚誠先生不幸於1999年因病去世,我便肩負起繼續帶領員工經營KNIGHT SPORTS的責任至今。

攝於 KNIGHT SPORTS的初創時期,釜塚誠先生(左)與中村英史先生(右)正一起維修一台 MAZDA FAMILIA ROTARY COUPE R100

小編: 請問KNIGHT SPORTS 是如何跟我們宏益集團結識的?

中村社長: KNIGHT SPORTS 於1974年成為 MAZDA東洋工業的認可賽車技術供應商,並於1978年首次出戰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MAZDA廠方便介紹了澳門的MAZDA代理宏益公司,提供澳門的本地支援,大家便成為了好朋友。

小編: 當時是以那一台戰車出戰澳門呢? 成績如何呢?

中村社長: KNIGHT SPORTS 於1978以RX-3出戰澳門,由釜塚誠先生親自駕駛,奪得賽事亞軍取得不錯的成績。1979年更以RX-7 SA22C 再度挑戰東望洋,但很可惜因機件故障未能完成賽事。翌年我們的SA22C 則於印尼格蘭披治奪得冠軍,更獲MAZDA廠方的正式嘉許表揚,非常榮幸。

1978年出戰澳門並勇奪亞軍的 Knight Sports 車隊 RX-3於澳門宏益公司前留影
1979年出戰澳門的Knight Sports RX-7 SA22C,可惜因機件故障未能完成賽事
Knight Sports 創辦人釜塚誠先生親自駕駛戰車於1978及79年兩度挑戰東望洋賽道

小編: 我還記得KNIGHT SPORTS 還有一台紅色的RX-7 FD3S 曾出戰澳門,當時引來很大的回響,是一台非常矚目的戰車!

中村社長: 是的。那應該是1993,當年Knight Sports 車隊負責改裝MAZDA剛推出兩年的RX-7 FD3S,伙拍車手山崎泰文先生參與澳門的賽事,更奪得第三名。那是一台紅色的FD3S印有贊助商Mandarina Duck 的拉花,大家都稱它為M-Duck RX-7。

KNIGHT SPORTS 於1993年伙拍車手山崎泰文駕駛RX-7 FD3S出戰澳門,勇奪季軍。

小編: 之後KNIGHT SPORTS再臨澳門,應該要數到2009年- 2014年,KNIGHT SPORTS曾一連六載出戰東望洋賽道!

中村社長: 是的。2009年我們相隔多年後再蒞臨澳門,並伙拍合作多年的車手谷川達也先生駕駛KNIGHT SPORTS RX-8,更奪得第二名。2011及2012年更以RX-8 及 RX-7 兩台戰車出戰,RX-7由澳門車手謝榮鍵駕駛。其中以2011年成績最好,RX-8奪得第二名而RX-7則奪得第四名。

2011 年KNIGHT SPORTS RX-8 及 RX-7 出戰澳門,並取得第二名及第四名的佳績,成為轉子引擎FANS的一時佳話
RX-8 由日本車手谷川達也駕駛
RX-7則由澳門車手謝榮鍵駕駛
人稱「RX-7 FD3S之父」,MAZDA當年主理開發FD3S的項目總監小早川隆治先生亦有到場支持!
日本車手谷川達也先生
澳門車手謝榮鍵先生
駕駛KNIGHT SPORTS RX-8 的谷川達也分別於2009、2011及2013年奪得澳門路車賽第二名。

小編: 謝謝社長分享KNIGHT SPORTS出戰澳門的經驗,非常精彩! 社長可以分享一下KNIGHT SPORTS現時的業務情況嗎?

中村社長: KNIGHT SPORTS作為 MAZDA汽車的專門改裝技術供應商,除了轉子引擎汽車之外亦為 MAZDA 品牌其下多款活塞引擎汽車提供改裝服務及產品,亦承接很多引擎及增壓器等的大修工程。我們還常常需要到全國不同的地方出席車迷活動,就像AUTOBACS常常於全國不同地方舉辦活動,KNIGHT SPORTS很多時都會應邀出席並為車迷提供改裝的技術支援及產品,亦為他們編寫行車電腦數據,提升車輛性能。KNIGHT SPORTS雖然近年已減少參與賽車活動,但我們一直都很忙碌,一邊忙於為顧客服務,一邊忙於開發產品


KNIGHT SPORTS 作為 MAZDA汽車的專門改裝技術供應商,產品除了轉子引擎汽車亦覆蓋 MAZDA品牌其下多款汽車,產品服務非常全面。,由引擎改裝、電控、行車電腦、進氣及排氣系統、車身剛性補強、以至車身擾流產品一應俱全,詳情請參閱 www.knightsports.co.jp

小編: 近年MAZDA轉子引擎跑車再次受世界車迷追捧,特別是FD3S成交價格節節上升。那轉子引擎的大修工程應該需求非常大吧!

中村社長: 是的,工場內當前就已經有三十台轉子引擎正等待我們大修,需求的確是非常大。我們大概一個月可以大修四至五台引擎,所以請顧客們要耐心等一等。

小編: 請問那一台轉子引擎的大修需求最大?

中村社長: RX-7 FD3S 的13B-REW引擎最多,大概佔70%,其餘就是RX-8的13B-MSP 佔20%,RX-7 FC3S的13B-T大概佔10%左右。不如我帶你參觀一下!

KNIGHT SPORTS 的首席技師金井雅樹先生正大修一台轉子引擎
KNIGHT SPORTS 每次修好了一台TURBO亦會進行徹底清潔及打磨,令機器光潔如新地交還到顧客手上,非常認真專業。
Rotor Housings
Rotors 轉子
這是TURBO BALANCER, KNIGHT SPORTS 亦承接TURBO的大修工程
一台 RX-8的 13B-MSP 引擎
KNIGHT SPORTS 的工場
Engine Dyno
Knight Sports 發明的 V-MOUNT SYSTEM,將中冷器 INTERCOOLER 跟水箱以 V 型排列置於車頭位置,是最有效率的冷卻系統佈局
KNIGHT SPORTS 多年來於各大賽事獲獎無數

小編: 再一次感謝社長帶我們參觀KNIGHT SPORTS總部。我想問問社長你最喜愛的MAZDA轉子引擎跑車是那一台呢?

中村社長: 我個人來說對RX-3的感情最深,因為當年跟釜塚誠先生以RX-3出戰過大大小小很多的賽事,而RX-3的12A引擎我們亦下了很多苦功鑽研,跟這台車有很多很多美好的回憶!

釜塚誠先生與他的 KNIGHT SPORTS RX-3 戰車

小編: MAZDA 於2015年東京車展展出新世代轉子引擎概念車RX-VISION CONCEPT 及正在研發的全新16X SKYACTIV-R 轉子引擎,但時至今日還是沒有進一步的消息,請問社長對轉子引擎汽車未來的發展有甚麼看法?

中村社長: 面對日本以至世界各地日益嚴格的廢氣排放標準,轉子引擎未來的發展的確是充滿挑戰。 當年RX-8亦是因為引擎無法通過歐盟5期廢氣排放標準而停產,我很期望MAZDA能盡快推出這台轉子引擎跑車,因為愈遲推出困難便會愈大。

MAZDA RX-VISION CONCEPT

小編: 最後,我想請教一下社長,近年有很多車主在日本購買轉子引擎跑車在香港出牌,社長有甚麼保養及改裝上的建議?

中村社長: 車主如果想好好保養轉子引擎是需要多一點點對引擎的認識及時常關注引擎的狀態,不能馬虎。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留意水溫,一般最好維持在攝氏100度以下。轉子引擎過熱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我非常建議安裝水溫儀表,時刻留意水溫狀況。其次就是需要勤力保養,最好每3000-5000公里更換機油,並需要選擇礦物機油或轉子引擎專用的合成機油,由於機油會噴入缸內燃燒,不可以用一般的合成機油。另外點火系統亦非常重要,為了避免MIS-FIRE及ENGINE KNOCKING的發生而導至引擎受損,定時更換老化的點火線圈及火咀是必需的,而且必須使用轉子引擎專用的火咀,這些都是很基本但非常重要的轉子引擎保養常識。至於改裝方面, 像RX-7 FD3S的渦輪增壓轉子引擎對改裝部件反應相對地敏感,例如車主同時更換了高性能的催化器及排氣系統,我們建議必須在行車電腦作相對的調整,避免引擎過度lean out (過度貧燃)而令引擎受損。轉子引擎的確跟活塞引擎有所分別,很多時出現故障都是因為錯誤的保養維修措施和不合適的改裝導致的,所以最好還是交由熟悉轉子引擎的技師處理。

小編: 再一次感謝中村社長的賜教,令我們獲益良多。

中村社長: 不用客氣,歡迎有時間再來東京KNIGHT SPORTS探望我們!

KNIGHT SPORTS 的大事年表:

1971 – 由釜塚誠先生創辦,專營MAZDA轉子引擎汽車的改裝及維修,並成立車隊出戰世界各地賽車活動

1974 – 成為MAZDA東洋工業官方認可的改裝商

1976 – KNIGHT SPORT車隊出戰24小時DAYTONA大賽,釜塚誠先生成為第一位參與該賽事的日本車手

1978 – 1979 – 連續兩年出戰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並於1978年以RX-3奪得第二名

1980 – 出戰印尼格蘭披治大賽車,並以RX-7 SA22C 奪得冠軍

1986 – 1989 – KNIGHT SPORTS以引擎技術團隊身分支援車隊出戰鈴鹿及築波等賽事,連續三年奪得冠軍。

1992 – 以RX-7 FD3S出戰美國Bonville Speed Week。

1993 – 以RX-7 FD3S 出戰澳門,並奪得季軍。

1997 – 發明V-Mount System,轉子引擎汽車冷卻系統佈局

2009 – 2014 – 連續六年出戰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三度奪得亞軍

KNIGHT SPORTS 總部位於東京大田區城南島2丁目,鄰近羽田機場。

KNIGHT SPORTS ナイトスポーツ株式会社
地址: 東京都大田区城南島2-2-6
電話: 03-5755-1211
電郵: support@knightsports.co.jp
網頁: www.knightsports.co.jp

【Mazda Rotary Rockets 轉子引擎跑車系列 Vol.2 – Savanna RX-7 FC3S】

MAZDA 的第一代RX-7 SA22C/FB3S (1978 – 1985) 於世界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之後,人稱「MAZDA 轉子引擎之父」、時任「東洋工業」社長的山本健一先生銳意將高性能轉子引擎跑車系列繼續發揚光大,策略上概可進一步確立MAZDA品牌於世界汽車市場的獨特地位,亦能讓他本人及MAZDA多年來無數轉子引擎技術人員之畢生心血結晶繼續發光發熱,創造另一台傳世的經典跑車。

山本健一先生於1984 – 1987年間出任 「東洋工業」 第六任社長,任內致力推動高性能轉子引擎的開發

第一代MAZDA SAVANNA RX-7 SA22C/FB3S商業上的成功除了歸功於其亮麗的外型、引擎順滑的運作特性與及上佳的駕駛操控感,更重要的定價算是相宜令人容易接受。 MAZDA有意將新一代RX-7於市場上的檔次進一步提升,新車除了需要承襲SA22C的設計優點,更需要更大器的外型、更舒適的乘座質素及更強悍的馬力輸出。

由於第一代RX-7 SA22C 於美國市場非常受歡迎,負責第二代RX-7設計工作的小野隆先生與及MAZDA團隊遠赴美國作市場觀察,決定以當時非常受歡迎的德系PORSCHE 944為外型主要設計參考。

PORSCHE 944 (1982 – 1991)
MAZDA 第二代 RX-7 的設計草圖

1985年10月,第二代MAZDA SAVANNA RX-7 正式面世,代號FC3S 。全新的車身外型實積增大而且設計更現代化,並保留了經典的車頭彈燈設計。引擎方面採用了全新的1.3公升13B轉子引擎,並有自然吸氣13B-VDEI引擎(馬力146PS)及雙渦流渦輪增壓(twin scroll turbo) 13B-T引擎(馬力185PS)同時上市,座位編排2+2,配備五前速手排波箱及四前速自動波箱。MAZDA大幅改善SA22C比較容易發生過度轉向(甩尾)的操控特性,在懸掛系統方面採用前麥花臣支柱及後獨立多連桿,轉向系統方面採用了更精密的天梯牙(Rack and Pinion)取代了前代的循環球式(Recirculating Ball Steering),汽車操控比SA22C有全面的提升,但車身淨重無可避免地提升至1223KG,比前代SA22C增加了363KG。

MAZDA 13B-T 雙轉子渦輪增壓雙轉子引擎
RX-7 FC3S 的設計師小野隆先生

RX-7 FC3S一上市便大獲好評,其上佳的跑車操控性及增強了的馬力令她嬴得「平民保時捷」的美譽,1986年榮獲美國Motor Trend 雜誌評為「年度最佳進口車」,1987年更名列Car and Driver 雜誌「年度十大最佳汽車」。於FC3S銷量延續SA22C的氣勢如虹,於1986年單單在美國已收到破紀錄的86000台次的訂單! MAZDA更首度邀請著名荷里活巨星James Garner出演電視廣告於美國全國播放,RX-7 FC3S 風頭可謂一時無兩!

著名荷里活巨星James Garner出演電視廣告於美國全國播放

1988年MAZDA 推出配置自然吸氣引擎的FC3S Convertible 開蓬版本,車蓬的開關有電力輔助開關(並非全自動),以當時的日系跑車來說算是相當創新! 有趣的是FC3S開蓬版於1991年第三代RX-7 FD3S推出之後仍繼續於MAZDA展廳中出售,直至1992年10月為止。


FC3S CONVERTIBLE 的電蓬開關

1989年4月FC3S進行了小改款Series 5,引擎提升了壓縮比,自然吸氣13B-DEI引擎馬力提升到160HP,渦輪增壓13B-T引擎馬力則上升至205PS,小改款FC3S的其他改進包括更新了中控台及錶板設計、改良了空氣流量計、尾燈改為圓燈、進一步微調懸掛系統、鋁合金輪圈成為標準配置、轉子及飛輪輕量化令轉數爬升速度及油門反應提升。其中高階版GT-R及GT-X更加入了輕量化的鋁合金車頭蓋及黏性耦合型限滑差速(Viscous 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


RX-7 FC3S Turbo II 後期型

於日本本土市場FC3S還有一個高階版SAVANNA RX-7 ∞ (Infini),每年限量生產600台,FC3S ∞ Infini版為兩座位版本,配置更高性能的ECU行車電腦、更運動化的懸掛系統、更輕量化的車身及15寸BBS輪圈及更強的215PS馬力。這亦是量產FC3S最強悍的版本。

SAVANNA RX-7 ∞ (Infini)

為慶祝1991年MAZDA 787B 勝出24小時Le Man 耐力賽,歷史性地成為當時唯一一家日本汽車廠商勝出該大賽,MAZDA 於1991年推出RX-7 FC3S Winning Limited,配以特別綠色車身,汽車規格及配置與後期205PS TURBO版本相同。Winning Limited亦是第三代RX-7 FD3S於1991年底推出前的最終型版本。

SAVANNA RX-7 FC3S WINNING LIMITED (1991)
1991年 MAZDA 787B 勝出24小時 Le Mans 耐力賽,歷史性地成為當時第一家日本汽車廠商勝出該大賽

RX-7 FC3S (1985 – 1992) 於生產年期的8年期共生產了272,027台次,三代RX-7中產量僅次於第一代SA22C。80-90年代可說是MAZDA轉子引擎以至世界跑車市場的黃金時期,FC3S存在的時空正是日本本土以至世界經濟如日方中的年代,在熾熱的需求及科技的進步之下日本各大車廠在此時期皆催生出他們歷來最強最優秀的跑車產品。於下一章,我們將進入90年代,介紹第三代RX-7 FD3S,這是三代RX-7的最後一代,亦是至今MAZDA生產的最強轉子引擎跑車。

【 MAZDA SAVANNA RX-7 FC3S 號外】

高橋涼介的赤城白色彗星

近年RX-7 FC3S再次受車迷追捧,原因就是日本漫畫家重野秀一的動漫作品<<INITIAL D 頭文字D>>風行世界,其中的一個重要角色,來自群馬縣赤城山的下坡賽高手高橋涼介駕駛一台白色的FC3S,由於技術高超打遍赤城山無敵手, 涼介的白色FC3S被稱為赤城白色彗星 。<<INITIAL D 頭文字D>>自1995年至2013年連載的18年,全系列漫畫單行本累積銷量達4800萬本,CD 70萬張及DVD 50 萬張! 非常誇張! 周邊商品如TOMICA及模型產品更不計其數!

2005年香港的電影版<<頭文字D>>由高橋涼介則由陳冠希飾演。

高橋涼介駕駛 RX-7 FC3S 與藤原拓海的 AE86 於秋名山下山道決戰
高橋涼介與他的赤城白色彗星 FC3S
2005年香港電影版<<頭文字D>>
2005年香港的電影版<<頭文字D>>高橋涼介由陳冠希飾演。

金正日先生的FC3S

金正日先生的FC3S

資料及相片來源: John Chan @ PowerPlay HK

於1988年至2001年間,有一位日本人藤本健二先生於北韓出任當時國家領導人金正日先生的「御用廚師」,他在離開北韓之後,於2003年出版了一本名為《金正日の料理人》的著作,披露金正日先生的私人生活點滴。

其中一章講到金正日先生於昌城招待所中停泊了一台右馱MAZDA SAVANNA RX-7 FC3S,是配置BBS輪圈的後期仕樣,有可能215PS版本的SAVANNA RX-7 ∞ (Infini)。話說金正日先生對世界的獨特科技發明富有濃厚興趣,MAZDA的轉子引擎有別於一般汽車的活塞引擎,說不定金先生就是被這種特別的引擎技術吸引。不知道金正日先生的汽車技師是否懂得轉子引擎汽車的保養,懂不懂得大修轉子引擎呢? 金正恩先生又有否駕駛父親的FC3S在昌城山路中飛馳?

金正日先生於昌城招待所中停泊了一台右馱MAZDA SAVANNA RX-7 FC3S
昌城山路九曲十三彎,是鍛鍊駕駛技術的好地方!!!

MAZDA SAVANNA RX-7 FC3S (1985 – 1992)

【走訪東京灣區最大一站式汽車精品及服務中心 A PIT AUTOBACS 東雲旗艦店】

小編早前到過東京玩了數天,日本朋友介紹我到AUTOBACS東雲(Shinonome)旗艦店逛逛。

AUTOBACS東雲旗艦店剛於2018年10月完成全面裝修及升級工程,並由從前的SUPER AUTOBACS 升格為A PIT AUTOBACS,為東京灣區最大的一站式汽車精品及維修服務中心!

A PIT AUTOBACS 東雲站位於東京市中心的東南方的江東區,隣近大家都相當熟悉的台場及豐州,大家可以乘JR山手線大崎站轉乘臨海高速鉄道臨海線 (りんかい線Rinkai Line) ,在東雲站(Shinonome)下車,A PIT AUTOBACS 就在車站旁邊,交通算是方便。當然,如果大家有租車,可直接於車內GPS輸入電話號碼03-3528-0357,店舖有大量訪客停車位。

一進入一樓精品部門口已感覺到A PIT AUTOBACS裝潢非常雅致舒適,差一點以後自己入了一家高級書店。

店內的汽車精品可謂琳瑯滿目,應有盡有,不解釋,大家睇相!

最令小編著迷的就是非常汽車圖書部,結果買了不少戰利品!

小編的戰利品

一樓中央有一家STARBUCKS,逛到累可以飲杯咖啡歇一歇。

二樓是賽車用品、高性能改裝配件及汽車音響部門

一上到二樓就一台Driving Simulator,可以玩ASSETO CORSO及GRAND TOURISMO!!!

地下的一層則是汽車維修中心及二手車買賣部門,非常整潔專業!

大家都是愛車之人,如果大家下一次去東京有一點時間,小編非常建議大家去東雲的A PIT AUTOBACS逛逛,相信係香港甚至外國很多地方都未必有一個環境這麼舒適、精品這麼齊備的汽車超級市場!!!

A PIT AUTOBACS 東雲店

地址: 〒135-0062 東京都江東区東雲2丁目7−20

電話: +81 3-3528-0357

營業時間: Mon – Sun, 9am – 10pm

網頁: www.autobacs.com

【Mazda Rotary Rockets 轉子引擎跑車系列 Vol.1 – Savanna RX-7 SA22C】

Mazda 的的三代RX-7跑車系一直被世界各地車迷視為轉子引擎的代表作,加上<<頭文字D>>的漫畫及影視作品更令第二代FC 及第三代 FD 成為巨星級的JDM經典跑車。我們會一連三篇專題介紹RX-7這個經歷三代,生產年期長達27年的經典轉子引擎跑車系列。

Mazda 於1961年與德國NSU車廠簽訂運高轉子引擎的生產許可協議之後,於1963年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家能突破引擎耐用性的技術瓶頸,並於1967推出首台量產型的轉子引擎跑車Cosmo Sport。Mazda曾一度將計劃將轉子引擎下放至旗下所有汽車產品,小至小型乘用車Familia以至Parkway巴士,但曾配置不同容積的轉子引擎。但不幸地石油危機於1973年爆發,令燃耗比較高的轉子引擎汽車的銷量大挫,令投放巨大資源於轉子引擎開發的Mazda車廠更一度面臨破產危機,幸得日本住友銀行及時注資拯救車廠於水深火熱之中,並正式派員列席董事局。住友銀行方面有鑑於MAZDA過度集中於轉子引擎汽車開發為公司的一大風險,當時注資的其中一項條件就是MAZDA必須繼續開發傳統活塞引擎用於大眾市場的汽車產品,而轉子引擎則只限於高性能跑車產品中採用。

Mazda Familia Rotary Coupe (1968 – 1973)
Mazda Parkway Rotary Minivan (1974 – 1977)
Mazda Savanna RX-3 (1971 – 1978)

為配合投資者住友銀行訂下的發展方向,Mazda 於70年代中後期先後將旗下的轉子引擎汽車系列停產,並於1978推出Savanna RX-7 SA22C作為 Savanna RX-3 的後繼跑車,亦成為MAZDA當時唯一繼承轉子引擎技術的旗艦跑車(Hero Car)。

於1978年Mazda 正式推出Savanna RX-7 SA22C,新車繼承了RX-3 的Savanna 名字。RX-7 SA22C的首席設計師是前田又三郎先生,他的兒子前田育男先生後來繼承衣缽出任首代Mazda2、Mazda RX-8及RX-Vision概念車的設計師。SA22C沿用了RX-3的底盤,配置1.1公升12A雙轉子自然吸氣引擎,引擎馬力輸出130HP,採用五前速手排及三前速自動波箱,前置引擎後輪驅動。SA22C採用了由山本健一先生領導開發的REAP熱反應堆系統,燃耗效率提升40%,推出次年則棄用了REAP系統而改為採用引擎貧燃(Lean Burn)運轉模式維持燃耗效率。車身淨重為990KG,0-96km/h加速時間為8.5秒,極速200km/h。由於12A轉子引擎的體積比馬力輸出相若的傳統體積更細更輕,成就SA22C成為一台輕量化、低重心及前後重量分佈接近50/50的跑車。車廂方面採用2+2的座位格局,但後座空間狹小,只可供小孩或身材較小的成年人乘座。

Mazda Savanna RX-7 SA22C
1.1公升 12A 雙轉子引擎
RX-7 SA22C 的其中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其車頭彈燈設計,是首款採用此設計的日本汽車
第一代RX-7的設計師前田又三郎先生及兒子, RX-8 及RX-VISION COUPE的設計師前田育男先生
前田又三郎先生為Mazda設計了首代RX-7 SA22C,而他的兒子繼承衣缽於20多年後設計了RX-8 SE3P
前田育男先生亦是次世代Mazda轉子引擎概念車RX-Vision的設計師

於1983年,日本本土的版本加入了12A Turbo渦輪增壓版本,馬力提升至165PS,這亦是廠方第一台量產型的渦輪增壓轉子引擎,亦是馬力最大的SA22C。出口北美版的RX-7則於1984年改為採用1.3公升的13B-RESI自然吸氣雙轉子引擎,馬力提升至135PS。這一個北美版的RX-7開始採用FB3S的車身編號,所以於北美市場SA22C亦經常被稱為RX-7 FB3S。

1983 SAVANNA RX-7 Turbo

SAVANNA RX-7 SA22C 一推出便震撼世界車壇,轉子引擎的順滑運作特性、SA22C的輕量及絕佳的平衡及操控特性甫一上市便成為跑車市場的新寵兒,大幅改善的燃耗效率及引擎耐用性亦令市場重拾對轉子引擎汽車的信心。首代RX-7 亦是三代車款之中產量最大、暢量最高的型號。由1978年開始至1985年的量產七年間,首代RX-7共生產了474,565台,以當時Mazda的規模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在美國市場尤其暢銷,共售出377,878台,即差不多80%產量都是出口到美國市場!

首代RX-7除了是一台非常暢銷的跑車外,對MAZDA車廠的意義亦非常重大。廠方於轉子引擎投放大量開發資源之時遇上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影響, 70年代中期MAZDA曾是一家瀕臨破產邊緣的車廠, RX-7 SA22C推出的同年又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  作為品牌的旗艦汽車產品,SA22C / FB3S的排除萬難令MAZDA品牌及其一直不懈堅持的轉子引擎技術再一次揚威世界,是為MAZDA的一次重要凱旋回歸,亦象徵MAZDA轉子引擎汽車能在世界市場取得重大商業成功,對日後廠方繼續發展轉子引擎打下一支強心針。

SAVANNA RX-7 SA22C/FB3S 1979年於美國的宣傳圖文
MAZDA SAVANNA RX-7 SA22C / FB3S (1978 – 1985)

MAZDA SAVANNA RX-7 SA22C / FB3S 於1985年正式光榮退役, 並由SAVANNA RX-7 FC3S 接捧廷續轉子引擎跑車的傳奇故事!

【Mazda 汽車歷史系列 – 第二章 – 松田恆次掌「東洋工業」的奮進歲月】

上文提到「東洋工業」的第二任社長松田重次郎先生創立Mazda汽車品牌,並確立生產汽車作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方針。松田重次郎先生於1951卸任社長一職並委任其長子松田恆次先生出任「東洋工業」的第三任社長,承繼父親發揚「東洋工業」及Mazda汽車事業。

時間回到1895年的11月24日,當時正於大阪市天満橋筋的金屬機械工廠中工作的松田重次郎和妻子千代迎來了他的第一位孩子,取名恆次,次年恆次的弟弟宗弥亦於大阪市出生。恆次自小便對機械產生濃厚的興趣,放學後經常到父親工作的地方中觀看機械器材的生產。1911年,16歲的恆次入讀大阪市立工業学校,接受正式的工業技術培訓。1915年畢業後到宇治市的陸軍火薬製造所工作,前至1927年回到父親的家鄉廣島市,加入重次郎出任社長,剛從生產水松產品的「東洋軟木工業有限公司」轉營為生產機械制品的「東洋工業株式会社」出任工程人員。於往後多年恆次一直與父親並肩作戰,憑藉自身對機械技術的知識及熱誠為「東洋工業」於戰前戰後的汽車生產事業貢獻良多,並於1951年從父親手中接過「東洋工業」社長一職。

松田恆次先生接任社長的時候正值日本本土於二戰結束後經濟高速恢復的年頭,政府進行的經濟改革將國入生產重心放在包括鋼鐵、煤礦及綿花等的原材料的生產,加上於1950年爆發的兩韓戰爭對原材料及運輸工具產生大量需求,這些條件都成為日本戰後經濟迅速復甦的催化劑。「東洋工業」於40年代雖仍以生產價格廉宜的三輪卡車為主,但隨著國家經濟從新起飛,四輪汽車必定會取代三輪卡車成為市場主要需求所在。「東洋工業」於戰後恢復生產之後便致力開發四輪汽車款式,並於1950年推出首台四輪吉普貨車Type CA。

松田恆次掌「東洋工業」之後產品開發更見進取,於1958年推出載貨量更大,外型更現代化的Romper 四輪貨車,配備1.1公升氣冷雙汽缸引擎,載貨總承重達1噸。1959年Romper更名為D1100並配備全新的1.1公升水冷引擎,並同時間推出配備1.5公升水冷引擎,載貨總承重達1.75噸的D1500四輪貨車。D1500於國內相當暢銷並成功出口東南亞多個國家,成為Mazda汽車於50年代的商用車代表作。

Mazda Romper 四輪貨車 (1958)
松田恆次掌「東洋工業」之後產品開發更見進取,於195
8年推出載貨量更大,外型更現代化的Romper 四輪貨車,配備1.1公升氣冷雙汽缸引擎,載貨總承重達
1噸。
Mazda D1500 / D2000

1959年Romper更名為D1100並配備全新的1.1公升水冷引擎,並再時間推出配備1.5公升水冷引擎,載貨總承重達1.75噸的D1500四輪貨車。D1500於國內相當暢銷並成功出口東南亞多個國家,成為Mazda汽車於50年代的商用車代表作。

Mazda 的圓形標誌於1959年開始啟用,並於60年代的民用私家車中廣泛被使用直至1975年。這是小編最喜歡的Mazda經典徽章。

日本國內經過戰後十多年的恢復,人民平均收入已逐漸提高,對私家乘用車的需求亦與日俱增。1955年日本日本通產省頒布了發展國民車產業的法案,大力支持日本本土汽車生產商開發價廉物美的微型車輛供應國民購買使用,各大汽車廠家隨即積極投入資源研發民用乘用車產品,為日本汽車工業打開新的一頁。

「東洋工業」於1960年5 月28日推出公司的第一台四輪轎車R360 Coupe,是為公司正式跨足民用私家車市場的重要里程碑。R360 Coupe 由後來被稱為「Mazda轉子引擎之父」的山本健一先生主筆設計,採用雙門Coupe車身設計,可供四人乘坐,採用一台356c.c.氣冷式四衝程V2後置引擎,馬力輸出16PS,備有四前速手動及二前自動變速器型號,定價分別為30萬日圓(手排版本) 及32萬日圓 (自動波版本)。R360 Coupe憑著時尚的外型及比當時大行其道的Subaru 360轎車更低的定價,上市前預售訂單已達4500台,甫推出便在震撼市場。單單於1960年5月至12月間,R360 Coupe 總產量達23,417台,佔當時日本全國輕型轎車總產量的64.8%!

R360 Coupe 成功以便宜的定價搶佔市場,在車壇上領了一時的風騷。但由於後座空間狹窄,實用性不足,令它一直未能挑戰Subaru 360 的市場領導地位。Mazda於1962年2 月推出了乘座空間更寬敞的雙門Carol 360,配置358c.c.水冷式四衝程直列四汽缸引擎,馬力輸出18PS。於同年9月更推出更推出實用性更佳的四門版本的Carol 360 及11月推出配置586cc直四引擎,馬力輸出28PS的Carol 600,Mazda Carol系列銷量曾一度直逼Subaru 360。Carol系列於1970年終止生產,總產量達26.5萬台。

Mazda R360 Coupe

於1963年,Mazda 乘勝追擊推出比Carol 系列空間更大、裝潢更豪華的首代Familia作為當時的旗艦轎車系列,這就是後來Mazda非常暢銷的323及Mazda3的元祖款式。 為了隆重其事,車身設計交由意大利著名的Carrozzeria Bertone (博通汽車) 創辦人Giorgetto Guigiaro 操刀,採用782c.c.水冷式直到四汽缸引擎,馬力輸出42PS。「東洋工業」先於1963年10月推出雙門旅行車版本,除了前後排座椅備有餘裕的空間,後座座椅更可以放下來,令載貨空間達400公升,比其他廠牌的同級車具備更佳的實用性。於翌年4月推出同樣由博通汽車設計的四門型號,並以Mazda 800之名出口到大洋州市場。1965年更追加了雙門跑車版本Familia 1000 Coupe,配置全新985c.c. SOHC直四引擎,馬力提升至68PS,Familia 1000 Coupe 亦成為了「東洋工業」首款出口至歐洲大陸的汽車型號。後來於1967年產品週期尾聲Familia 的全線系列皆升級採用這台985c.c. 引擎。自1963年推出至1968年生產終止的5年間,首代Familia 系列總產量達40萬台,亦是Mazda當時出口世界市場數量最大,令品牌蜚聲國際的經典型號。

Mazda Carol 360 / 600
Mazda Familia Van 
Mazda Familia Sedan
Mazda Familia 1000 Coupe

R360 Coupe、Carol系列與及Familia 為「東洋工業」攻克了微形及小形車市場,Mazda 於1965年再追加推出更豪華的行政房車系列Luce,目標是要製作出一台類似BMW Bavaria的豪華轎車,車身再度交由Giorgetto Guigiaro 設計,初代Luce 1500採用1490c.c. SOHC 直列四汽缸引擎,馬力輸出78PS,但69萬5000日圓的高昂售價於日本本土並未如品牌的小形車般廣受歡迎。隨著Mazda 汽車於1970年正式登陸美國市場,配置1796c.c.引擎,99PS馬力的Luce 1800於1971年開始於美州大陸發售。Luce系列自1965至1973年間共生產了39,401台。

Mazda Luce 1500 / 1800
Giorgetto Giugiaro

為Mazda設計Familia系列及Luce系列的就是這位鼎鼎大名Giorgetto Giugiaro。Giorgetto Giugiaro為Carrozzeria Bertone (意大利博通汽車) 的創辦人,主力為世界各大品牌設計汽車,被稱為最偉大的汽車設計師之一。他的經典作品包括Lotus Esprit (1972), Volkswagen Golf (1974), Lancia Delta (1979), The Delorean DMC-12 (1981), Alfa Romeo Brera (2005)及Ferrari 250 GT SWB Berlinetta Speciale (1962).

松田恆次先生自於1951領導「東洋工業」以來,企業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並乘著日本經濟於二戰結束後創造出的經濟奇蹟,「東洋工業」由主力生產價格低廉三輪卡車廠房搖身一變成為躍升為日本汽車工業的主要企業,並曾一度成為僅次於豐田汽車、日產汽車的第三大汽車生產商。松田恆次先生於汽車產品開發極其進取,在他掌舵下的Mazda汽車品牌幾乎每年都有多款全新的汽車型號推出,更勇於嘗試引入Mazda 獨步天下,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的轉子引擎技術。

於第三章,我們會專題細說「東洋工業」如何從西德引入轉子引擎技術,及「Mazda轉子引擎之父」山本健一先生的故事。

松田恆次先生 (1895 – 1970)
山本健一先生 (1922 – 2017)

【Mazda 汽車歷史系列 – Mazda 轉子引擎前傳 – 轉子引擎的誕生及前期發展 】

【Mazda 汽車歷史系列 – 第一章 – 松田重次郎先生的「東洋工業」與Mazda汽車的誕生】

2019年1月30日是日本Mazda マツダ (萬事得) 汽車品牌成立99週年誌慶,小編想籍這個機會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家經營達一個世紀,陪著我們成長的日本汽車品牌創辦歷史,與及Mazda的創辦人松田重次郎先生的奮鬥故事。

Mazda汽車的創辦人松田重次郎先生於1875年8月6日出生於廣島縣安藝郡仁保島村向洋區,松田先生年幼喪父,家境清苦但少有大志,十四歲告別家鄉前往位於關西的大都會大阪市當地的金屬鍛冶廠及機械工廠當學徙,學成後先後於家鄉廣島縣吳市及長崎縣佐世保市的海軍工廠從事重型機械工程工作,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學習及鍛練,於1906年回到修藝之地大阪市創業成立「松田製作所」(今天大阪機工OKK株式会社的前身) 生產並販賣由松田先生親自開發的「松田式ポンプ」松田式機械泵 (污水處理泵),並於大阪經營煉鐵廠。松田先生的長子恆次及次子宗弥,後來於企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兩位亦於大阪時代出生。

時間來到1920年的廣島,廣島產業銀行的銀行家海塚新八先生為了拯救陷入破產邊緣的清谷商会,向廣島的商界賢達募集資金,於1920年1月30日成立「東洋軟木工業有限公司」(東洋コルク工業株式会社),這便是今天我們所認識的Mazda Motor Corp (マツダ株式会社) 的前身。擔任首任社長的海塚新八先生為了組織新企業心力交瘁,公司成立不久便一病不起。海塚先生自知已無力負擔發展新公司的沉重工作,便力邀同樣來自廣島、當時於商界已頗具名望的實業家松田重次郎先生回到故鄉出任公司的第二任社長。松田先生於1920年將他於大阪的生意權益轉手予公司其他股東,並於1921年3月正式接掌「東洋軟木工業有限公司」。

公司的草創時期主要生產炭化軟木板 (水松板),為當時於日本大量生產的保溫熱水壺及冷藏冰箱供應組件材料。畢竟松田先生的本行專業是生產金屬機械製品,於1927年公司更名為「東洋工業株式会社」,開始轉為生產鑿岩機及機床等產品。

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為東京、橫濱以至關東廣泛地區帶來非常嚴重的破壞及人命傷亡,松田先生有感於災後重建工程浩大而且對運輸工具的需求龐大,數據亦顯示日本進口車輛數目由1923年的12,765台於兩年間激增至1926年的40,070台,而且需求仍持續增加,松田先生認定生產價格經濟的輕型汽車作為「東洋工業」的發展方針,開始著力汽車產品的開發工作。「東洋工業」於1929及1930年間成功製造出自家研發的250cc二衝程引擎及六台電單車原型車。於1931年公司全面轉營生產內燃機三輪卡車,正式跨進汽車工業的大門。


「東洋工業」於1929及1930年間成功製造出自家研發的250cc二衝程引擎及六台電單車原型車。
1930年位於廣島縣府中町的「東洋工業」廠房

「東洋工業」生產的第一台內燃機三輪卡車名為Mazda-Go (Type DA),這是Mazda的名字首次出現於「東洋工業」的汽車產品上。Mazda的名字靈感來自松田先生的日文名字讀音 Matsuda與古代波斯帝國的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的最高光明之神Ahura Mazda 的名字讀音相若, Mazda往後便成為了「東洋工業」汽車產品的商標名。Mazda-Go基本是一台三輪電單車,後方置有一個方型的貨卡,由一台氣冷單氣缸引擎驅動,是日本本土生產的第一台內燃機三輪卡車產品,並透過三菱企業的銷售網絡發售,起初Mazda-Go的車身上只印有三菱公司的標誌,後來於1934年開始採用Mazda 第一代英文字標誌,與三菱公司的標誌同時印於車身上。Mazda-Go 一推出便成為廣受市場歡迎的暢銷產品,部份生產配額更被出口至中國大陸! 於1936年「東洋工業」開始建立起自己的銷售網絡,更組織了一行六台Mazda-Go 宣傳車隊,由九州的鹿兒島出發踏上2700公里25日的旅程到達目的地東京,令Mazda-Go成為了舉國知名的汽車產品,在這次宣傳活動中更啟用了全新的Mazda標誌,新標誌由三個M字組成,代表Mazda Motor Manufacturer,進一步確立「東洋工業」作為Mazda汽車品牌生產商的身份。Mazda-Go成功在日本汽車市場中打了第一場漂亮的勝仗,亦為「東洋工業」作為一家汽車生產商注入一支強心針。


於1931至1936年間Mazda Go是透過三菱企業的銷售網絡發售,起初Mazda-Go的車身上只印有三菱公司的標誌。後來於1934年開始採用Mazda 第一代英文字標誌,與三菱公司的標誌同時印於車身上。

Mazda的名字靈感來自松田先生的日文名字讀音 Matsuda與古代波斯帝國的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的最高光明之神Ahura Mazda 的名字讀音相若, Mazda往後便成為了「東洋工業」汽車產品的商標名。
圖為Mazda汽車品牌的第一代標誌。
於1936年「東洋工業」開始建立起自己銷售網絡,更組織了一行六台Mazda-Go 宣傳車隊,由九州的鹿兒島出發踏上2700公里25日的旅程到達目的地東京,令Mazda-Go成為了舉國知名的汽車產品。

在這次宣傳活動中更啟用了全新的Mazda標誌,新標誌由三個M字組成,代表Mazda Motor Manufacturer,而三個M字的左右延伸部分代表流過廣島市的多條河流,進一步確立「東洋工業」作為一家來自廣島市的汽車企業的身份象徵。

於1940年代,「東洋工業」欲乘勝追擊進軍四輪私家車市場,開發出一台Mazda四輪房車的原型車準備投產,可惜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政府命令所有本土的工廠只集中資源生產軍用產品,Mazda四輪私家車的計劃被迫擱置。

1945年8月6日早上,當天松田重次郎先生的70歲生日,依照日本人的習俗,松田先生在上班前到廣島市中心的理髮店理髮及整理好儀容,然後回到公司總部準備出席為他而設的慶生祝賀會。松田先生於大概8時左右離開理髮店,他的私人司機接載他返回公司總部。在早上8時15分美軍在廣島上空投下人類歷史上首發原子彈,松田先生和他的私人司機當時正在駕車返回公司總部途中,原子彈爆炸的強大沖擊波將他的座駕彈飛,松田先生和司機兩人被飛出車廂以外,受幸運之神眷顧,兩人只是受了點傷並無大礙。更幸運的是,「東洋工業」的總部位處於廣島市南部的府中,距離原子彈爆炸中心只有5.3公里,但中間隔了一座比治山(Hijiyama Hill)為公司總部抵擋了毀滅性的沖擊波,令Mazda廠房避開了這次滅頂之災。很可惜松田先生的次子松田宗弥先生(廣島Mazda汽車零售網絡株式会社広島マツダ的創辦人)在原爆中不幸去世,「東洋工業」亦失去了很多寶貴的員工。廣島市在遭受原爆之後成為一片廢墟,松田先生立即開放「東洋工業」府中廠房總部為廣島縣政府所有行政機關及NHK廣島放送局廣播電台提供臨時辦公場所,直至1946年七月份為止。

1945年8月6日早上8:15美軍在廣島上空投下人類歷史上首發原子彈,為廣島市帶來毀滅性的破壞
1945年8月6日早上8:15美軍在廣島上空投下人類歷史上首發原子彈,為廣島市帶來毀滅性的破壞。松田先生
和他的私人司機當時正在駕車返回公司總部途中,原子彈爆炸的強大沖擊波將他的座駕彈飛,松田先生和司機兩人被飛出車廂以外,受幸運之神眷顧,兩人只是受了點傷並無大礙。
更幸運的是,「東洋工業」的總部位處於廣島市的南部的府中,距離原子彈爆炸中心只有5.3公里,但中間隔了一座比治山(上圖綠色位置)為公司總部(上圖右下方)抵擋了毀滅性的沖擊波,令MAZDA的廠房避開了這次滅頂之災。

1933年於廣島市猿楽町的広島マツダ(Hiroshima Mazda)公司,由松田重次郎先生的次子松田宗弥先生創立,為Mazda於廣島縣的零售分銷商,至今仍由松田家族的後人經營。

松田宗弥先生不幸於1945年8月6日原爆中逝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東洋工業」結束軍備用品的生產。有鑑於廣島市以至整個日本在戰後百廢待興,對經濟型的運輸工具有龐大需求,松田先生於1945年十二月正式重新啟動並擴大汽車生產線大量製造Mazda Type GA三輪載貨卡車。於1950年推出第一台四輪貨車Type CA,預視著只要隨著日本國內的戰後經濟逐漸復甦,民用車輛需求逐漸增加的時候,Mazda品牌隨時可以生產出四輪載客私家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東洋工業」結束軍備用品的生產。有鑑於廣島市以至整個日本在戰後百廢待興,對經濟型的運輸工具有龐大需求,松田先生於1945年十二月正或重新啟動並擴大汽車生產線大量製造Mazda Type GA三輪載貨卡車。
1950 年的Mazda Type PB三輪載客車
1950 年的Mazda Type PB三輪載客車有用作廣島市的的士
於1950年推出第一台四輪貨車Type CA,預視著只要隨著日本國內的戰後經濟逐漸復甦,民用
車輛需求逐漸增加的時候,Mazda品牌隨時可以生產出
四輪載客私家車。

松田重次郎先生於1951年12月卸任「東洋工業」第二任社長,改為擔任公司董事長,第三任社長一職則由其長子松田恆次先生接任。松田重次郎先生於翌年3月9 日於廣島市家中與世長辭,享年76歲。

松田重次郎先生一直被視為廣島縣最偉大的實業家,為家鄉廣島縣以至日本戰前及戰後的經濟作出重大貢獻。往後「東洋工業」的Mazda汽車品牌行銷全球,成為日本第五大及全球第十五大汽車生產商,這一切都是由松田重次郎先生一生的努力奮鬥開始。

廣島南區的比治山公園內豎立著一座松田重次郎銅像,由廣島出身的國家級彫刻家圓鍔勝三先生創作,並由同是出生於廣島縣日本前首相池田勇人先生題撰碑文。各位Mazda汽車的支持者下次到訪廣島市的時候不妨到比治山公園,向Mazda汽車的創辦人松田重次郎先生致敬。

松田重次郎 (1875 – 1952)
廣島南區的比治山公園內豎立著一座松田重次郎銅像,由廣島出身的國家級彫刻家圓鍔勝三先生創作,並由同是出生於廣島縣日本前首相池田勇人先生題撰碑文。各位Mazda汽車的支持者下次到訪廣島市的時候不妨到比治山公園,向Mazda汽車的創辦人松田重次郎先生致敬。

【第二章 – 松田恆次掌「東洋工業」的奮進歲月】